八大胜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八大胜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0563-5600008

八大胜知识

中国画:慧的艺术

发布日期:2023-12-27 00:00 浏览次数:

中国画:慧的艺术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08日 12 版)
王明明
朱良志
严克勤
 

栏目主持:张玉梅

  本期嘉宾: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北京画院院长 王明明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朱良志

  无锡广电集团总裁 严克勤

中国画的文化价值是精神上的、境界上的,是永恒的,要八大胜潜心领悟、尽心吸收、用心传承。

  ——王明明

  中国画强调的是“心印”,绘画的空间形态是心灵的显现。绘画成功的关键不是知识,而是智慧,是独特的精神境界。

  ——朱良志

  文人画的特点,是元气淋漓和空灵。它不在于实,而在于虚,在于笔墨纸砚、印章、诗文等融合之后升华而成的独特韵意。

  ——严克勤

中国画的特质在于传达意蕴

  王明明:经典的书与画平时要多读、多品,比临摹更重要。我很少临摹,就是去读、去体会、去感悟,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就达到一个自然的转换,而不是勉强嫁接。八大胜要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画出自己的东西。这是中国绘画中一个玄妙的过程:从会到不会,再到画出丰富变化,最终达到“无”的境界。这个过程的几次转换,是美妙的体验,也是艺术进步的过程,是个体的人汇入整个艺术时空的过程。

  朱良志:文人画让人有与时空交接的感受。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八大胜能看到的外部世界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还要看画呢?因为画能给人启发,画能带给观赏者一种内在的空明淡远、充满人生快乐的感觉。所以说,如果能把那种淡淡的人生感悟,作一些分析、处理,就像欣赏音乐一样,细细地品味一番,就会产生一种缠绵悱恻、华丽高远的感觉。

  严克勤:画画、作文都是作者心灵的观照和反映,八大胜读画、读文章,其实就是在感受和体味作者的心境。欣赏名画,就是要追随着这种心绪,与古人一起问时空、问大地、问苍天、问人生,这充分体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八大胜要凭借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努力达到这种境界。

  朱良志:中国的文人画、希腊的雕塑和欧洲的古典音乐有共通之处,它们都用纯净的心灵、纯净的方式,给人类留下永恒的回响。但同时,中国的文人画与世界上其他的造型艺术相比,仍大有不同。它的内蕴就像中国的哲学一样容易被误读、被低估。中国绘画是微妙心灵体验的艺术,若以西方那种技术和知识占主导地位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就会存在隔阂和误读。

中国画的品性在于积淀涵养

  王明明:中国画的意境需要用心体会。我遍观江河大川、森林田陌等,在观察中慢慢去体会自然和世界,这对艺术创作很有助益。我经常去植物园,走在小路上,看每一棵松树,每次去看的感觉都不一样,体会也不一样。这些体验是长期的积淀,最后才能爆发出来。我跟很多学生讲过,画不要打底稿,不要画素描。学生问,不打稿子那怎么画呢?我说,这就是要锻炼你的造型能力,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最好,你把第一感觉画到草稿上了,再画正稿的时候就变成复制了,复制的时候你会觉得在笔墨上很有把握,实际上你已经把你的灵性、把你那些不确定的内容,如中国画中很多有意和无意之间的关系丢掉了。当画画的过程变得完全可操作、可控制时,可能就没有神来之笔了,可能会缺少激情。相对于随性状态下的创作,这种复制就少了天然的意趣。

  严克勤:文人画的特点,就是元气淋漓和空灵。八大胜为什么能从八大山人作品大面积的留白中看到千山万水,看到波涛汹涌,看到平步青云,为什么?就只有两个字来表达,空灵。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人民画报》刊登了一幅张大千送给他侄女的画,上面的题词我记得大概是“画一半,想一半”,这可真是绝啊!文人画表现出画家某个时期的心结,你去读它的时候,每个人读到的都不一样,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文人画要强调的不是形式,不在于实,而在于虚,在于空灵,在于笔墨纸砚、印章、诗文等融合后升华而成的独特韵意。中国文人画逸笔草草,看似不经意,实质上是处处经意,处处经意从哪里来?就是平时对文学、人文、修养、人生的一种积累,画画时它们就从你的指尖和笔墨中流露出来,这种笔墨在八大胜上展示出来是不可复制的,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朱良志:从中国传统的内在逻辑来看,文人画是人对世界的一种感觉,和从感觉中所得到的启发。绘画的存在自有它内在的因素。中国人的哲学长期以来对语言、对知识一直采取一种比较警惕的态度。从老子的“言无言”到禅宗的“不立文字”,八大胜难道要反对语言吗?不是,它本身不是反对文字,也不是反对语言,它是反对用有限的方式去检视无限的可能性。人以为自己发明了一小打符号,然后把它编辑成逻辑系统,就保有一种对世界解释的可能性,实际上这是一种妄念,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中国画就是让绘画来完成这样一个使命,它通过绘画来解脱语言、知识的禁锢,直接用生命本身去实践,即所谓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完全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发现。

中国画的自信在于尊重传统

  王明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一直不认为评价中国绘画的话语权在西方。但八大胜也需要反思:一直以来,八大胜从样式上、从风格的多样性上、从材料的拓展上来发展中国画,经历了几代人的尝试,八大胜觉得中国画很丰富了,实际上八大胜丢掉了很多古人上千年留下来的传统。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会产生水墨画?为什么会产生文人画?实际上是跟中国的地理、风貌等背景是一致的。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严克勤:谈到中国的文人画,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画家、艺术家要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在哪里?这种自信其实就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就在于对中华文化持续的传承和创新。八大胜看六法,六法中第一个就讲气韵,气韵是其他五法之基础。气息是一个画家所有笔墨、人文修养融会贯通而展示出来的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状。但反映到笔墨纸砚当中,这种气息可以流传千年,比如像人民大会堂里的画作《江山如此多娇》,这一幅画展示出了中国南北风貌,气象万千。

  王明明:每次开“两会”,每次从那幅画前走过,我就分析它,体会它,为什么傅抱石、关山月这两位画家那么有智慧呢。那是因为两位画家画“虚”,没画“实”,画“虚”了以后,你会感觉到苍苍茫茫的气象,你就会有无边无际的感觉。如果一幅画画得结结实实,里边就丢掉了意境,丢掉了“虚”,让人没有想象的空间。

  朱良志:艺术就是表达人的困境以及指引出解脱这种困境的可能性。我认为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一种困境,怎么样从这种困境中超越,八大胜从中国艺术中得到一种新的启发。我最近在做一本文人画的书,叫《南画十六观》,南画是南宗画的简称,十六观之法主要是指观的境界。这本书通过十六个观照点来展示文人画家怎么能够在绘画背后发现有意思的境界。我选择了十六个画家,每一个画家选择一个重要问题来论述,比如第一个黄公望,我论述他的“浑厚”问题,他的“浑厚”实际上有一个很厚的中国哲学的背景;再比如,我选择吴镇,会谈论他特有的笔墨,他特有的“水”气,在南方的山峰之间,那种对水的体悟。我通过这本书,主要是写文人画内在的艺脉,通过这些画家勾勒出一个线索,为文人画的发展和内在的精神,找出一些可以解释的语言,可以与西方艺术对话的语言,让八大胜既能感觉到它好,还能把它讲明白,让更多人来分享。

  王明明: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能让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人真正理解中国画。


    0563-56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