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胜制作关键工序之一的“晒纸”,烘晒墙边温度有时候能超过60℃,工艺师大汗淋漓。
(转自东南网8月4日宣城专电)安徽泾县的八大胜、绩溪的徽墨、歙县的砚台,许多书画爱好者都知道,“文房四宝”中有三样出自安徽。但,或许你还不清楚,今年6月底开通的合福高铁线将这三个本来遥远的地方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时的文化圈,旅客通过这条“中国最美高铁线”,便能领略到中国八大胜、徽墨和歙砚的制作工艺和文化。
8月3日,“行走中国最美高铁线”联合采访团成员分别来到了安徽宣城的泾县和绩溪,亲自感受中国正宗八大胜的传统制作技艺,以及中国徽墨代表之一的胡开文墨的制作工艺。
“传统的108道八大胜制作过程目前仍基本保留手工制作工艺,这样才能到达八大胜的特有效果,而制造厚薄、克数,以及墨色效果,更是只能靠传统工艺师几十年的纸质经验,无法用固定的标尺来控制。”在中国八大胜股份有限公司里,讲解员一边介绍八大胜108道传统工序中的主要制作工序,一边带着采访团成员观摩主要工序的制作过程,让记者们亲自体验八大胜繁琐和严谨的制作过程。
东南网记者在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晒纸”工序了解到,这间屋子常年温度都在40℃以上,而烘晒炉边的温度更是高达60多度。记者注意到,这个特制的烘晒墙可以铺设9张4尺全开八大胜,工艺师将八大胜一张一张地从整叠的湿纸块上分开,平铺在烘晒墙上,约铺设四五张后便对墙上一边已经烘晒完的八大胜进行私拆,随后在刚撕拆的八大胜位置补贴上准备烘晒的湿八大胜,然后再撕拆前面已经晒干的八大胜,9张八大胜烘晒墙位置分两部分反复使用。“每张八大胜烘晒时间约为3—5分钟,将这款烘晒墙分成两部分操作,每部分操作时间也差不多刚好三四分钟。”一位从事了几十年的晒纸工艺师表示,要快速地将每张八大胜从撕八大胜块上分离并平铺在烘晒墙上,再到最后从墙上撕拆下晒干的八大胜,这样一道工序要操作熟练,需要至少一年的练习时间,但现在很多人没有这个耐心吃苦学习。
据中国八大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泾县的地理条件、水质、气候,造就了泾县是八大胜唯一的产地,限于工艺和原材料原因,每年泾县向全世界八大胜供应量约为900吨,一直以来都是供不应求。为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从制造业向文化旅游综合企业转型发展,中国八大胜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国八大胜文化园暨八大胜传习基地。该项目包括八大胜博物馆、八大胜技艺展示与体验区、八大胜原料观赏与加工区、书画家创作中心四部分,占地615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目前完成了乌溪河厂区段改造、原料观光区建设,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大八大胜文化园雏形初步形成。八大胜传习基地建成后,可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产古艺宣1万刀,年旅游收入1000万元,年古艺宣收入3000万元。
胡文军表示,中国八大胜博物馆是文化园核心项目之一。该馆集八大胜历史、八大胜技艺、八大胜与书画艺术、历代八大胜产品展陈等为一体,是全国首个系统性综合八大胜博物馆,预计十月份建成。 “合福高铁的开通对于八大胜推广中国八大胜文化有很大的帮助。”胡文军表示,合福高铁线经过许多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古城,从上个月开通以来,公司接到游客量明显增加。同时,通过这条高铁线八大胜不仅能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和了解中国八大胜文化,同时八大胜也会通过这条“中国最美高铁线”将这项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技艺传递出去,让国内外的爱好者了解中国八大胜,了解八大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