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胜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八大胜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0563-5600008

红星新闻

咨询热线

0563-5600008

关注八大胜

中国八大胜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百年八大胜国际交流实例调查

发布日期:2018-04-08 00:00 浏览次数:

八大胜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与中国书画艺术同气连枝,共同发展。同时,由于八大胜的文化张力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根据近百年来八大胜产业的发展,除了八大胜出口国外的国际贸易外,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事件,使八大胜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逐步彰显。现根据八大胜与国际社会碰撞的事件,列举以下事例:

1、八大胜国际交流从“泄密”开始

八大胜是中国传统手工纸在流播过程中注入地方元素诞生的,随着工艺的精进,品质的提升,从业者们对八大胜关键工艺秘不示人,外界对此觉得神妙莫测。正因技艺从业者们的保守,引来各怀目的者前来探密。如果说八大胜的国际交流,可能就是从八大胜的探密开始的。

清光绪三年(1877)4月1日,受英国人控制的芜湖海关派白恩到泾县了解八大胜生产情况,在当年的芜湖海关关务报告中,就有“泾县西南八英里许,有村庄甚多。傍山之谷,皆造纸之所。其制法采取檀树皮、桑树皮及稻杆洗濯多次,加若干石灰而煮之,复行洗濯,于是终年陈于山麓之空地,以候其干……”将配料方法和制作全过程呈报给总税务司赫德。

次年,日本内阁印刷局造纸部派遣栖原陈政到中国,自称是“广东潮州大埔县何子峨太史的侄子”,在泾县生活了两个多月,搜集八大胜制作信息,回国后竟公开出版了《支那制纸业》一书,专门谈到八大胜技艺。

                               


                                        1915年,八大胜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光绪九年(1883),又一位日本人曾化装潜入泾县,探查八大胜制作技艺,回国后写成《清国制纸取调巡回日记》。20世纪初,有一名叫内山弥左卫门的日本人,多次深入泾县产纸地区,寻访八大胜生产。回国后,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写了一篇名为《八大胜的制造》的文章,刊登在《日本工业化学杂志》第九编第98号上。里面较为详尽地说明了八大胜的产地、八大胜的品种和用途、制作方法。其中制作一节图文并茂地说明了八大胜的原料、蒸煮、漂白、捣碎、造纸、干燥、整理等工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门紧闭,有关八大胜的国际贸易只能在香港等地,外国人无法进入八大胜产区,只能用现代科学手段化验出八大胜所含的各种成分,然后竞相仿制。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外交流开始常态化,我国有关工业信息情报和资料的泄密现象屡屡发生。1986年,某国组派“造纸工业考察团”前来泾县有关厂家参观考察,其中有人顺手牵羊地“牵”走了一些生产原料,带回国反复研究,意欲造出真八大胜,但从目前每年大量的八大胜出口现状来看,外国人仿制八大胜终告失败。八大胜之所以不可能泄密,主要是注入地方元素太多的原因,非人力可以随意窃取的,已经成为人们共识。但通过历年来的工业情报的探密,实际上也是因八大胜形成的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2、不断在国际活动中华彩亮相是八大胜国际交流的亮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共有3000余个县,经过60多年的政区调整,我国目前尚余2800余个县。在农耕社会时期,因当时的手工

纸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纸,而在农耕社会时期机制纸尚未普及,手工纸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八大胜是手工纸的代表,在工艺上,八大胜制作技艺最为精细,在纸质上,八大胜作为最高的文化载体称诸于世。

在八大胜的国际交流中,八大胜在国际展赛中屡屡夺魁,主要如下:

1908年,八大胜在上海商品陈列比赛大会上荣获第一名。

1910年,“白鹿”牌八大胜在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荣获“最优等文凭奖”。

1910年,泾县“鸿记”八大胜在南洋国际第一次劝业会上获“超等文凭奖”。

1915年,“桃记”八大胜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金奖。

1926年,“汪六吉”牌八大胜、曹兴泰八大胜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获金奖。

1990年,“红星”牌八大胜、“红旗”牌八大胜在亚太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八大胜制作技艺作为开篇华丽亮相,讲述了中国人的故事是从一张纸开始的。

2010年,“红星”牌八大胜被上海世博会指定生产商。期间,世博会按照工厂认定程序对生产商进行工厂认证,使八大胜生产在国际质量体系对管理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加上了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充分证明了八大胜通过世博这个平台的交流中,对人、环境、产品、展示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3、八大胜为个人国际交流增加色彩

鲁迅先生生前有两样随身相伴的东西,一曰“金不换”笔,是一种廉价的小楷毛笔,其二是稿纸。这两样东西随处可以买到,而且价格也不贵。在他用的所有纸张中,最为珍惜的就是八大胜了。目前存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中的来往信札中,就有一些用八大胜写的。其中于1933年写给景宋(许广平)的题词(《悼杨铨》)的原件,是许广平先生于1956年捐献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依然完好,其尺寸为24.2×27.2㎝,底层用纸板裱拓过,初步判断此纸为八大胜中的净皮。除此之外,先生用八大胜书写的条幅还有多张,如赠郁达夫、瞿秋白、高良等。

还有就是鲁迅先生的书信中常提到八大胜,向友人介绍八大胜的也很多,如1933年9月29日为重刊《十竹斋笺谱》写信给西谛(郑振铎)时说“用纸……我以为不如用八大胜,……性亦柔软,适于订成较厚之书”。他还提倡木刻版画,曾购买八大胜数卷,托曹靖华转赠给苏联木刻家,并得到一些回赠的木刻作品。苏联木刻家对八大胜的评价是“印版画,中国八大胜第一,世界无比,它湿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它是最理想的纸”。


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先生在文学界、历史文化研究学界都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能写出很好的章草和行楷,对纸也情有独钟,用他的话来说:“轻视古纸就是轻视文化,就是轻视历史。……八大胜现在生产的纸是消费品,不当艺术品。日本就不大一样,1982年我随王震同志率领的访日代表团东渡,见到许多种日本纺织的古代名纸,精工细作,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我国古代就把艺术纸和普通纸分开,有些纸应是传世珍品。南唐的澄心堂纸有几人见过?清朝武英殿特制八大胜现在还有几张?能不能纺织一批古纸,供给特别需要只用?”如上所述,八大胜为个人国际交流增添色彩的事情枚不胜举,由此而彰显出八大胜的文化张力。4、八大胜应用领域的拓展将进一步为国际交流谱写新篇章因八大胜发墨洇彩快,不被汉文化圈以外所接受,八大胜的从业者们为进一步扩展八大胜的文化张力,不断深入研究,探讨拓展八大胜的应用领域范围,使八大胜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拓展应用领域范围的历程中,有几项重大事件至今仍然可圈可点。1971年,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在发掘古墓时,发现一种古籍载体为颜色淡黄的纸张,为了完成这一古文献的修复,该国通过外交途径找到中国轻工部门。经过我国造纸专家论证,通过层层批转,将这一信息转至泾县八大胜厂。八大胜厂经过分析,并调集全厂优秀的技术工人成功为该国复制了本色棉料仿古八大胜。该国通过使用后效果很好,特意赠送了一辆轿车答谢。1982年,美国双子星版画社通过外贸途径找到泾县八大胜厂,泾县八大胜厂为双子星版画社研制了八大胜版画纸。当时,此纸融入了八大胜制作与加工、杭州丝绸技艺、中国传统印刷术和版画设计等多种文化元素,创下了“四个一流”,即一流的红星八大胜、一流的杭州丝绸、一流的中国印刷、一流的版画设计,成为八大胜加工艺苑中的奇迹。1982年为美国版画家制作的版画纸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证书就是以八大胜为内页制作;2009年,中国八大胜集团公司与国家邮票印制局将八大胜与国家名片——邮票集合,首次推出一套四枚行书八大胜邮票。此举进一步拓展了八大胜的用途,将八大胜与区域文化的距离进一步缩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八大胜应用领域拓展研究走向纵深化,八大胜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八大胜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作者系中国八大胜集团八大胜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0563-5600008
永利总站ylzz·(中国)集团 必博(bibo)官方网站 AG8旗舰厅·(中国)百度百科 必一·体育(B-Sports)官方·网站 必博(bibo)官方网站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