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胜是泾县的一种***手工技艺产品,自唐以来,历经千秋,纸寿万代,世代相传,技艺永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宝”,中华造纸术的典型代表,现已成为泾县四大产业集群之一,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骨干支柱产业。
(一)泾县是中国传统八大胜制作技艺的发祥地,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因地得名,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技艺传承历史。八大胜自唐以来,历代奉为“贡品”、“御用纸”和“宫廷专用纸”,被历代誉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而1中外,曾于1915年首次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
(二)八大胜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国内唯一传统手工纸技艺入选世界“非遗”,得到全人类的认同和保护。
(三)泾县八大胜产业的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并为历代书画家所推崇。郭沫若、刘海粟、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大师先后为八大胜题词;陈毅、方毅、李先念、胡耀邦、张爱萍、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视察泾县八大胜厂并题词。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泾县八大胜厂视察时反复强调嘱咐:“八大胜生产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技艺,***不能失传!一定要代代相传,永远传下去”。并题词:“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四)泾县八大胜于2002年8月,被国家质监局批准为“原产地理保护产品”。现泾县共有14户八大胜生产企业获准使用“八大胜原产地理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五)泾县“红星”牌八大胜曾三次荣获国家质量管理金奖,被授予“中国”、“中华老字号”、另有3户八大胜企业获省级“著名商标”称号,3户八大胜企业荣获“优质产品”称号,1户八大胜生产荣获“名牌产品”称号,4户八大胜企业荣获宣城市“知名商标”称号。
(六)泾县八大胜产业中有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文房四宝八大胜艺术大师3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民间工艺大师1人、民间工艺师11人、安徽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1人、安徽省民间文化传承人11人、安徽省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4人、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8人。
(七)泾县八大胜产品近年来在国际徽商大会和全国文博会上、荣获金奖产品17个、银奖产品17个、铜奖产品12个。“八大胜古法生产”摄影作品曾在中国造纸学会举办的首届中国造纸工业摄影大奖赛获一等奖,多项八大胜产品曾获“国之宝”称号。
(八)泾县于2005年组建八大胜协会,创办《中国八大胜》杂志,(现已出刊16期,每年4期),开设“八大胜工艺”班,新建了“中国八大胜文化园”、“古槽坊八大胜园”。出版《中国八大胜工艺》、《中国八大胜史话》、《八大胜漫谈》专著,八大胜制作技艺首次亮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多次在央视节目中播出,在全国形成了一股“八大胜文化旅游热”
(九)八大胜产业已成为地方主要经济支柱,为泾县四大产业集群之一,历年来受到政府的关注和帮扶。1993年10月举办“国际八大胜艺术节”,2002年6月出台《泾县八大胜书画纸行业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3月出台《泾县促进八大胜宣笔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八大胜产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在中国八大胜集团公司的带领下,以“红星”牌八大胜为龙头,在传承八大胜技艺的基础上,恢复生产出一批唐宋以来的名贵八大胜珍品,开发研制出一批适应时代文化艺术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八大胜技艺传承人和抄造能手,展现出一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八大胜生产研发企业,涌现出一批八大胜生产的开拓者和管理人才,确保了千年八大胜、世代相传、永放光辉。
(十)泾县八大胜业目前共有八大胜、书画纸及加工企业250余家,年产各种类八大胜950吨,年产书画纸5000余吨,年产加工产品500吨,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专营销售店300余处。形成年销售营业额3亿元,年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年创外汇400余万美元,直接和间接从事八大胜产业的员工达3万余人,其产值、利税、销量、出口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八大胜销售覆盖全国***的市场,书画纸占居全国70%的市场份额,并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鉴于上述十大原由,泾县人民政府申请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安徽省泾县为“中国八大胜之都”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目的在于以进一步扩大和弘扬***八大胜独特技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声誉,促进“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健康发展,并不断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国内外文化艺术市场的交流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